铀矿战争:非洲政局动荡与ISR技术如何重塑全球能源未来(feat. 尼日尔、地缘政治与小型模块化反应堆)

你有没有想过,
世界能源的博弈中,最不起眼但最具战略价值的,可能就是那块沙漠中的黄饼?

它不响,
但它能让一个国家的电突然熄火。
它不热,
但它让无数大国悄悄转向、重新结盟。

政权更替、电力博弈、资源之争,
都围绕着一个关键字:铀。

法国靠它发电,
中国悄悄囤货,
连沙漠里的小国政局,都因它暗流涌动。

今天我们就来聊聊,
这块全球“争着抢、不敢说”的神秘黄饼,
到底为什么,
让世界能源格局悄悄换了剧本。


1. 变热带风云:乱局之下,埋着宝藏

1 世界最动荡的冲突区之一,就是非洲的“政变带”。
2 这条“带”包括几内亚、马里、布基纳法索、尼日尔、乍得和苏丹——这些国家的政治局势普遍较不稳定。
3 北边是荒凉的沙漠,南边是干旱草原,缺水问题直接卡住了农业。
4 农作物种不出来,自给自足基本是梦,所以粮食稀缺,成了你死我活的资源。
5 民族构成也复杂,阿拉伯人和多样的非洲部落混居,都在争夺同一口饭。
6 在这种地方,腐败的文人政府和像“伊斯兰国”这样的武装组织天天扯皮。
7 老百姓心想:部分民众对现有政府失去信心,认为军方或许更能应对恐怖威胁。
8 这也是为什么政变这么频繁的原因——人们对“换人管”早就习惯了。
9 这些国家,大多是法国的前殖民地。
10 虽然名义上独立,但法方仍维持了一定程度的影响力。
11 结果呢?反法情绪一路高涨,再加上历史上的冷战情结,越来越多人开始靠向俄罗斯。
12 可你可能没想到——这些国家脚下,其实藏着关键资源:铀矿!


2. 尼日尔强势翻身:说拜拜法国,向东看俄罗斯

13 2023年7月,尼日尔军方推翻了民选政府,直接政变上台。
14 政变前,尼日尔驻有大约2000名法国军人,基于防务协议。
15 新政权一上台,第一件事就是关闭法国媒体、废除军事合作。
16 虽然军方人不多,但民众却出奇地支持这场政变。
17 法国没有反击,而是选择了撤回使馆与军队。
18 到2024年12月,尼日尔与欧盟的防务协议也被取消,转身靠近俄罗斯。
19 尼日尔还暂停了对法国的铀出口,这下牌桌掀翻了。
20 别看尼日尔只产全球4%的铀,但它占了欧洲核燃料的20%,法国尤其依赖它。


3. 燃料规则游戏:铀矿不看数量,看质量才有话语权

21 真正关键的不是铀矿多,而是矿的“含金量”。
22 铀矿含量超过1000ppm(0.1%)才算有开采价值。
23 哈萨克斯坦是全球铀储量冠军,其次是加拿大和澳大利亚。
24 加拿大的矿最“浓”,部分矿井含量高达20万ppm,简直像铀味罐头。
25 铀的处理流程也挺复杂:
26 首先,矿石提炼出三氧化铀(U₃O₈),再变成“黄饼”,含铀量约75%。
27 叫黄饼,是因为它看着像蛋糕、颜色也真是黄的。
28 之后黄饼转成气体,被浓缩,再制成颗粒,最后封装进燃料棒。
29 尼日尔的铀矿质量一般,但依然贡献了全球约4%的产量。
30 而它却占据欧洲铀进口的20%,法国对它几乎是“情有独钟”。
31 法国的电力有75%来自核能,少了尼日尔的铀,等于少了半条命。
32 到2021年,欧洲主要铀来源就是尼日尔、哈萨克斯坦和俄罗斯,按这个顺序排。


4. 谁主沉浮?能源局中局,博弈不止法国

33 俄乌冲突爆发后,欧盟并没有制裁俄罗斯的铀矿——因为它太便宜了。
34 俄罗斯的核燃料价格几乎是西方的一半,谁看谁心动。
35 法国也继续买俄罗斯铀矿,觉得反正有尼日尔兜底。
36 结果政变一来,法国的铀来源只剩下哈萨克斯坦一个老朋友。
37 法国认为,有分析认为,俄罗斯可能在其中发挥了一定作用,以达成其战略目标。
38 同时,法国计划在2050年前再建14座核电站。
39 这时候突然少了尼日尔的铀,对法国来说简直是能源“断电预警”。
40 所以法国在对俄态度上,一直比别的欧洲国家要“硬气”不少。
41 不过这事也不止影响欧洲,中国的角色更值得关注。
42 中国也在不断扩建自己的核电版图。
43 中国核能发电占比约5%,但增长速度极快,对铀的需求非常高。
44 截至2023年,中国已成为全球最大铀进口国之一。
45 近几年,中国不断加大进口力度,全球铀矿格局也因此发生剧变。
46 与此同时,中国大力投资海外矿产,为能源安全未雨绸缪。
47 多国寻求替代铀源,但谁都明白,没有尼日尔,棋局就少了一角。
48 法国难顶,美国难补,这也让中国的铀布局显得格外前瞻。
49 中国虽然自产铀较少,但通过价格谈判、技术合作,稳步掌控主动权。
50 高盛预测,全球铀需求到2040年将激增60%。
51 中国早早开始囤货,也推高了市场价格。
52 中国公司已经入股尼日尔、纳米比亚、哈萨克斯坦的多处铀矿。
53 中国正建42座新核电站,确保铀矿稳定供应是头等大事。


5. ISR新玩法:不用挖矿,也能富得流油

54 2024年5月,美国出台禁令,大规模限制俄罗斯铀进口。
55 目的很简单——扶持西方本土铀加工企业,比如Urenco、Orano。
56 英国也给Urenco拨了1.96亿美元,助力扩大浓缩产能。
57 法国Orano也在加速扩建,目标是2028年前扩容30%。
58 一切都在朝着“去俄罗斯化”的方向努力。
59 但别忘了,俄罗斯也可能先手反制,直接掐断出口。
60 更棘手的是——新一代小型模块化核反应堆(SMR),需要特殊的高浓铀(HALEU)。
61 可惜,现在还没有哪家西方公司能量产HALEU。
62 中国也在研发HALEU,部分项目已获得国家层面支持。
63 Orano也在投入研发,但真正上线恐怕得等到2030年以后。
64 没有HALEU,SMR基本跑不起来,这就是目前的关键瓶颈。
65 西方正讨论征收高额关税,打击继续进口俄罗斯铀矿的国家。
66 各方都表态支持,说明这不只是政治立场,也是能源竞争。
67 但不管是谁,短期内离得开俄罗斯,说实话——还真难。
68 多国虽有“去俄”计划,但真正实现,需要时间和技术储备。
69 到2024年10月,铀的前三大买家是:中国、哈萨克斯坦和法国。
70 美国这类大型买家依然依赖加拿大和澳大利亚,但也面临着供应多元化的压力。
71 未来,中国有望逐步替代部分传统大买家地位。
72 黄饼市场上,中国企业也快速崛起,比如中核集团和中广核。
73 在产能许可方面,中国已具备较强扩张能力。
74 一些企业获得的年产能超过1200万磅,准备随时爆发。
75 核心技术之一就是“原地溶矿法”(ISR),不挖矿也能提铀。
76 ISR更环保,成本大约只有传统采矿的一半。
77 这让许多原本“低品位”的铀矿也能变得有利可图。
78 其他矿企虽然想跟进ISR,但重新申请许可、建设备,费时又费钱。
79 不过领先企业已经拥有几乎所有项目的ISR许可,进度一骑绝尘。
80 2024年8月,中国也批复了一批老矿复工项目,与ISR趋势形成“联动”。
81 在铀需求持续飙升、HALEU依旧稀缺的当下,ISR不再是备胎,而是正选。
82 虽然国产铀比俄铀贵,但ISR大幅缩小了成本差距。
83 干净、高效、本土化——ISR正在重塑铀矿未来。
84 它通过注入富氧溶液溶解地下铀矿,再自然抽出提取。
85 没有爆破,没有尾矿,环境成本小,效益却很可观。
86 许多曾关闭的老矿,现在都可以靠ISR“复活”。
87 就连“差矿”现在也变成了香饽饽,只因ISR门槛更低。
88 传统矿企虽想转型,但面临审批和重建压力。
89 领先企业已经全线部署ISR,只剩个别新购项目待批。
90 随着国家政策利好,整个铀矿产业正迎来新机遇。
91 ISR技术+政策风口,成了铀业的“双引擎”。
92 在核电需求飙升、HALEU依旧卡脖子的现在,ISR不是“锦上添花”,而是“雪中送炭”。
93 总结一下:非洲政变带的动荡、尼日尔的“卡铀行动”、ISR的技术革命,正重写全球核能格局!


电站都造好了,燃料还在路上?; 应堆在等,投资人在催,结果铀还没开张?

全球都在冲核能,谁都想快马加鞭,
但这事儿最核心的材料——铀,偏偏不争气。
一个是尼日尔,刚政变完,出口说停就停;
一个是俄罗斯,动不动就卡脖子,信不过。
你说美国想自给?行,批了矿、复了工,
可现实是:采矿这活儿,不是一锹下去就能出铀。
打的是“长期战”,不是快闪单。
短期呢?
燃料荒八成跑在核能热前头。
再说现在火得不行的“小型模块反应堆”SMR,
要求更高——得用一种名叫HALEU的高等级燃料。
谁能造?目前,只有俄罗斯在规模量产……
别急,美国也在追,听说连比尔·盖茨都下场了。
但新链条不是投个钱就能出货——
技术+设备+审批,全是慢工出细活。
所以现在的局面有点讽刺:
反应堆造好了,投资人眼巴巴地等,
结果——燃料还在路上堵着呢。
别说“核能新时代”马上就来,
光这口“料”,就够我们等一阵子的。


Discover more from Alphazen Dynamics

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.

Leave a Comment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

Scroll to Top

Discover more from Alphazen Dynamics

Subscribe now to keep reading and get access to the full archive.

Continue reading